二是传统产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的新产业。
而从上述三家公司的问询情况来看,记者注意到共涉及问题152个,回复字数超过50万字。睿创微纳3月22日受理,3月29日问询,4月23日回复。

针对上述普遍性问题,发行上市审核如何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着力提升招股说明书的信息披露质量?对此,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交所受理发行上市申请后,按照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的要求,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针对招股说明书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一轮或多轮问询,督促发行人说清楚、讲明白,努力问出一个真公司。上述负责人介绍,目前所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质量参差不齐,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与试点注册制改革要求以及市场各方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如下五个不够。所问询的问题,比较多的集中于与发行上市条件、发行人核心技术、发行人业务及经营模式、发行人独立持续经营能力等相关的重大事项上。具体看,一是对科技创新相关事项披露不够充分。上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个月来,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审核中心按照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基本要求,对发行人提交的申请文件进行认真审核。
而在业界看来,问询、回复全公开,这是监管的一大进步。另外,晶晨股份3月22日受理,4月4日问询,4月23日回复。今年的年报监管还将有哪些重点领域?日前,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年证监会系统在年报监管中,将坚持问题导向、风险导向,把重点放到当前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风险隐患,提高监管针对性、有效性上。
无独有偶,上市公司菲利华董事长吴学民的年薪竟然被上涨至110亿元,公司董监高总薪酬合计被涨至698亿元。三是在年报中涉及的违规占用资金和对外担保等行为值得关注。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系统将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从严从快露头就打。具体来看,在监管中主要瞄准三大重点领域。
例如,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变造甚至伪造产权证书和重要经营证照等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极少数涉嫌无视监管红线、挑战法律底线的恶性案件亟待加强监管。随着2018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进入密集期,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各方更多将目光聚焦在年报披露的真实性、规范性、透明性等方面。

达到立案标准的,坚决启动立案稽查程序,不得以实施行政监管措施替代行政处罚。信息披露的核心是将信息披露的责任与义务落实到能提前得到未公开信息的对象。类似的年报披露乌龙事件每年都会发生。比如,上市公司实际状况与证监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存在重大差异情况,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等方面保持独立性情况,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规范运作情况,股份回购的公司治理机制安排等。
比如,存在非经营性占用,要督促相关主体披露有关情况并尽快解决。完善制度呵护市场A股历史上曾有2家因触及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情形被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分别是珠海市博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雅百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的年报披露有哪些特点?如何做好年报信息披露监管?几类问题值得关注2018年以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断规范,但仍有三类潜在问题值得关注:一是上市公司年报中可能的虚构业务。同时,监管层还将强化并购重组持续监管,尤其是后续实施和业绩承诺履行等事项监管。
对于拒不履行补偿义务的,要依法依规从严处理。一方面,将重点打击虚构业务,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变造甚至伪造产权证书和重要经营证照等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将依法严惩无视监管红线、挑战法律底线的恶性案件。

监管瞄准三个领域今年以来,证监会已对10家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行为的上市公司实行了立案调查。对于上市公司治理规范性重点关注的内容,主要包括报告期内公司治理披露情况。
2018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进入密集期,对于年报披露过程中发现存在真实性、规范性、透明性等问题重拳出击,严格规范——证监会将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3月18日,上市公司三夫户外发布更正公告称,由于工作人员失误,误将单位万元按照元填写数据,导致错误,将原来高管的薪水下调了一万倍。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此次年报监管将以《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修订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关注上市公司是否充分、准确、如实、及时地披露了与商誉减值相关的重要信息。三是强基,关注上市公司治理规范性。证券监管部门应重点关注长期经营业绩不佳、业绩不稳公司的信息披露,将打击内幕交易的重点放在信息披露一致性方面,强化外部力量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对于年报披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处置,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监管层将及时介入、及时纠正。
(记者 周琳) 标签:上市公司|证监会责任编辑:陈子汉 陈子汉。据2018年发布的《关于修改〈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的决定》,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欺诈发行或其他涉及国家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将被强制退市。
二是年报中涉及的商誉减值以及业绩洗澡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夯实监管基础。对于这些问题,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今年的年报监管中,首要任务是聚焦年报信息披露真实性,严厉查处财务数据造假、信息披露失真等违法违规行为,主要包括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是否及时披露有关信息。
在交易所方面,将在年报披露后及时开展年报审核,加大问询力度,直奔主题、切中要害,依规对违法违规行为采取监管措施。部分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将从决策合规性、披露及时性等角度,重点关注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事项。
一是打假,聚焦信息披露真实性。二是固本,严打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强化标的业绩承诺履行情况监管,重点关注收购标的业绩未达标或精准达标公司的业绩真实性,是否存在利润调节行为。对于未完成业绩承诺的,关注相关补偿进展情况、上市公司已采取的督促措施等。
同时,增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成本,完善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各项配套基础性制度。比如,上市公司存在不适用的情形,要关注其原因及合理性。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商誉相关问题上,将重点关注上市公司是否定期或及时开展商誉减值测试,是否在此过程中重点考虑了特定商誉减值迹象的影响,不得以业绩补偿承诺为由,不开展商誉减值测试。对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高管层变更频繁,公司规范运作基础较差,公司内部存在缺陷等,也会在年报监管中重点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刘纪鹏表示,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关注上市公司是否在将商誉账面价值合理分摊的基础上作商誉减值测试,并恰当计提了商誉减值损失
证券监管部门应重点关注长期经营业绩不佳、业绩不稳公司的信息披露,将打击内幕交易的重点放在信息披露一致性方面,强化外部力量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2018年的年报披露有哪些特点?如何做好年报信息披露监管?几类问题值得关注2018年以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断规范,但仍有三类潜在问题值得关注:一是上市公司年报中可能的虚构业务。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此次年报监管将以《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修订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信息披露的核心是将信息披露的责任与义务落实到能提前得到未公开信息的对象。
2018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进入密集期,对于年报披露过程中发现存在真实性、规范性、透明性等问题重拳出击,严格规范——证监会将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3月18日,上市公司三夫户外发布更正公告称,由于工作人员失误,误将单位万元按照元填写数据,导致错误,将原来高管的薪水下调了一万倍。在交易所方面,将在年报披露后及时开展年报审核,加大问询力度,直奔主题、切中要害,依规对违法违规行为采取监管措施。
对于这些问题,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今年的年报监管中,首要任务是聚焦年报信息披露真实性,严厉查处财务数据造假、信息披露失真等违法违规行为,主要包括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是否及时披露有关信息。随着2018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进入密集期,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各方更多将目光聚焦在年报披露的真实性、规范性、透明性等方面。
具体来看,在监管中主要瞄准三大重点领域。三是在年报中涉及的违规占用资金和对外担保等行为值得关注。